电话机

爱立信在中国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守信,最根

发布时间:2023/3/26 18:08:55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也是爱立信扎根中国周年。在此背景下,前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地区综合事务副总裁Per-OlofBjrk和前爱立信高级副总裁LarsAStlberg,基于在中国30余年的亲身经历,佐以爱立信历史档案馆中大量的资料和图片,撰写了《爱立信和中国关系源远流长》一书,阐述爱立信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历久弥坚,并从一个企业的角度生动地展现了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12月19日,爱立信在北京成功举办《爱立信和中国关系源远流长》读书沙龙,邀请作者Per-OlofBjrk从瑞典斯德哥尔摩来到北京,和爱立信中国总裁赵钧陶等嘉宾一起,分享书中的精彩历史故事,并共同展望爱立信以及中国通信行业发展的未来。

在中国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守信

年,爱立信首次与中国建立联系,商讨电话机订购事宜,并于仅仅两年以后便远渡重洋将产品运抵中国。年的合作历史在时间跨度上远超大多数与中国交往合作的跨国企业和国家。纵观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通信事业,爱立信是唯一一家通信设备商,与中国一起从1G成长到5G,推动数代移动通讯技术和标准的升级,为中国通信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持续的贡献。

爱立信在中国年历久弥坚的奥秘在哪里?

“在中国做生意,你需要和用户之间有信任感,你需要和用户有长期的承诺。”赵钧陶说,“这个信任感,从爱立信来讲首先就是你需要诚实、守信,这也是爱立信一百年在中国和在全球做生意的立身之本。诚实、守信,包括你对技术的感知,包括你能做到什么,包括你在今后能够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和服务,不要过分承诺什么,永远是诚实、守信,其实这也是我们在中文翻译自己的名字‘爱立信’的应有之意。”

谈及年在5G领域的进展,赵钧陶表示:“爱立信不断以实际行动践行对中国的长期承诺。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通信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5G取得了众多新进展,通过一系列的重要技术和互联互通成果将5G从实验室扩展到商用网络环境中,为先行者打开5G大门,推动5G实现商用。”

赵钧陶表示,未来,爱立信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与支持力度,推动5G的发展与落地。

首先,大力加强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实力,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目前中国的研发工程师总数已经超过人,爱立信中国正全身心参与5G的研发工作。在年均20亿元人民币研发投资之外,今年爱立信在中国又额外投资将近5亿人民币采购测试仪器和设备及建设5G实验室。

其次,在5G生产供应方面,也做了充分的准备。目前,南京爱立信最大的生产供应中心已经完成了生产线更新,5G产品生产已经完全就绪。在配套设施方面,年,在北京市和朝阳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在望京园区建立全球最先进的毫米波电磁测试暗室。

与此同时,继续与运营商紧密协作,积极参与5G的技术测试与实验,积极部署下一阶段的5G应用规模实验,包括积极参与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组织的5G应用和技术测试。

最后,携手各个垂直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探讨5G如何在行业应用中解决关键问题。通过行业应用,5G将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转变。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础,拥有强大的技术应用场景和力量,所以我们坚信5G在中国拥有巨大的行业应用潜力。

支持自由贸易开放竞争,最根本的是产品竞争力

年也是全球通信业大环境风云变幻的一年,在全球5G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的趋势和苗头,这对于全球主要5G网络设备供应商爱立信的影响如何?

“全球化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其实无论从国家层面来讲,还是从企业层面来讲,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获益的。”赵钧陶表示,“但全球化确实带来一些问题,所有参与方也要思考这些问题,如何能够让全球化更健康、更普惠。从爱立信公司层面来讲,我们坚信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使自己更有竞争力,使自己的技术永远站在领先位置。”

“年,那个时候西方人到中国时有很多的疑问,可能会想象出很多的风险,但还是有一些勇敢的探路者来了。年上海就曾经搞过电信展,爱立信当时的董事长来了,AXE交换机的发明者来了。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当时AXE代表着最先进的程控交换技术,与如今的5G一样。”赵钧陶回顾说,“这说明什么呢?无论形势如何,无论多么艰苦,但如果你准备好先进技术,到时候你就有市场,客户就信任你。从爱立信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来讲,我们坚定站在自由贸易、开放竞争这一侧。这一点和瑞典这个国家一样,瑞典也是坚决支持自由贸易的。”

就在Per-OlofBjrk和LarsAStlberg将众多故事及实例梳理成册的过程中,他们也总结了一些能够诠释爱立信与中国建立并维护长远关系的促成要素和宝贵经验。这些内容对于爱立信员工乃至整个行业来说,都大有裨益,包括推进本地化经营;保持经常性互访;打造产业合作的双赢方案;向客户提供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快速增强技术能力;积极参与,携手前行,不仅在业务层面积极参与,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层面的建设和发展等等多个方面。这些经验和要点,在当时的年代,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Per-OlofBjrk表示:最根本的优势当然是要有竞争性的产品和价格,无论何时这都是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爱立信尤以立足长远见长。我们很早就决心要融入中国市场,并与之保持密切合作。一直以来,我们积极顺应中国各项新的规章制度,同时坚守爱立信的核心价值观和长期目标。通过业务的本地化布局,构建起互信互惠的合作关系。

LarsAStlberg表示:我们希望展现培养长期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能够强调,我们必须持续地努力,才能在市场上赢得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爱立信现在和未来员工的力量源泉,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每天付出的努力,都在为这段源远流长的合作关系贡献力量。

背景资料

爱立信与中国通信事业的从1G到5G

1G——开启移动通信历程

从年起,中国对蜂窝移动网络的兴趣与日俱增。年,我国在河北秦皇岛和广东建立了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拉开了中国移动通信行业迅猛发展的序幕,当时系统的设备提供商正是爱立信。而在年11月18日,借第六届“全运会”开幕之机,中国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投入商用运营。

2G——迈入数字移动通信时代

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国邮电部开始研究数字移动电话技术。爱立信提供了广泛的信息和建议,并组织多个研讨会介绍技术和市场情况,帮助邮电部比较不同的2G技术。最终,邮电部和科学技术部及其它相关部门确定了中国2G技术标准。年中国联通正式成立并开始使用GSM技术。与此同时,在年中国电信从TACS系统向GSM系统转型时,爱立信共享了其在GSM领域的技能和经验,极大地推动了GSM技术的应用。

 3G——建设移动宽带网络

中国引入3G网络时希望看到发展成熟、应用广泛的3G系统。因此,爱立信安排了多场研讨会介绍有关技术和市场发展方面的信息。年,中国派出考察团前往欧洲考察3G发展情况,第一站便是爱立信斯德哥尔摩总部,并走访了爱立信德国亚琛市研发中心,深入了解了3G系统的成熟特性以及若干应用案例。当中国最终推出3G网络时,中国通信管理部门和运营商在3G网络以及后续技术领域演进上已经具有了非常深刻的洞察和强大的技术能力。爱立信与中国的移动运营商开展了紧密合作,共同建设了中国的移动宽带网络。

 4G――助力TD-LTE成为国际标准

年,世界各国对4G技术的研发工作就已开始。中国希望将TD-LTE技术发展成为一种4G标准,从而实现3GTD-SCDMA标准向4G的演进。爱立信与当时的信息产业部代表团举行了多次研讨会,达成了多项共识,并最终共同努力将TD-LTE确定为国际通信标准。

5G――进一步加大本地研发和推动行业应用落地

爱立信不仅与政府部门就5G技术研发展开探讨和试验,而且与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内的所有运营商客户展开了众多5G合作项目。年9月,爱立信成功完成中国5G技术测试的第一阶段工作。年2月,爱立信与中国移动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在云无线接入网方面开展合作。年2月,爱立信加入中国移动5G创新中心。年,爱立信还与三大运营商携手创建了各种各样的5G和物联网用户案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0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