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陪伴我无数夜晚的音可若瓦X6一个单元不响了,好生心疼啊!作为日常睡觉塞,我对它挑不出任何毛病,也培养出了感情,可既然坏掉了当然是要另寻新欢啦!我个人的购买习惯是同款耳机从不去购买第二次的,这样就可以体验到更多新品了嘛。对于睡觉塞的选择,我主要考虑到这样3点:1、价格不能太贵,虽然我手头有一些高价塞,但万万不舍得拿来当睡觉塞用的,因为我喜欢侧躺着看剧,侧躺时耳塞会跟枕席摩擦.....磨损到外壳我会伤心死。2、佩戴要舒服,所以入耳型的就不去考虑了,现在的入耳塞子佩戴入耳的时候会有一大块露出耳朵,侧躺的时候会不舒服。3、音质无所谓啦,半夜听歌看剧玩游戏,我对音质要求不高的,能过得去就行,一分钱一分货,也算是跟第1点需求的妥协吧。最近看到小米出品了一款小米双单元半入耳式耳机Type-C版,一下子就让我驻足了许久,Type-C的?我的手机没有3.5MM接口,所以只能用穷邦MU1作为转接线来插耳机的,现在回想起来发现有个不便的情况:MU1线材跟耳机线材粗细不同,而且MU1上的3.5mm转接口略有些分量,所以晚上拿着手机看剧时觉得有些拖沓累赘感。思来想去就入手了小米双单元半入耳式耳机Type-C版,来跟大家做个简单的分享。毕竟价格摆在这儿,所以包装一如既往的简单,盒子正面有小金标哦(日本Hi-ResAudio认证),估摸着应该是走解析路线的塞子。盒子里的耳机摆放比较严谨,拿出来后我就装不会去了......。包装盒里的物品很简单,只有耳机和一张说明书,没有提供耳套,那是因为这类耳机压根儿就不需要的嘛~!看到这个外观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Emmm.....我觉得有点像苹果的小白塞,如果我没搞错的话,这种开声孔位设计在外壳侧面的手法是从苹果第二代苹果小白塞开始的。不过小米双单元半入耳式耳机Type-C版也有自己的设计风格,比如它的P股设计就不同于小白塞了,整体看起来还是比较和谐的。这款耳机使用的是动圈+陶瓷喇叭双单元声学架构。据我了解双动圈有两种架构,一种是2个动圈单元同轴排列,这种架构比较占用腔体内部的容积,目测小米双单元半入耳式耳机Type-C版的外壳比较小应该不是用的这种。第二种就是在同一个振膜上用内外圈两种材质的振膜,分别驱动不同频段的声音,它采用这个架构可能性更高一些。耳机尾部的CD纹路设计看起来比较精致,印着的LR标识清晰,辨识度较高,同时气孔位置也设计在这里,有助于提升声音的通透感。耳机线控的外壳比较纤细,上边有三个按键,并做了隔断处理,但我觉得中间的暂停播放键还是不太好盲操,容易误按。小米双单元半入耳式耳机Type-C版比较鲜明的亮点就在于这个Type-C接口了,目前不少手机都取消了3.5mm耳机接口,大家不得不用转接的办法来提升音质,小米双单元半入耳式耳机Type-C版直接把解码芯片集成在了插头里,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了。更值得一提的是耳机还支持通话、切歌、暂停播放、挂断接听、呼出语音助手的功能,这些功能点在转接线上是无法做到的。由于耳机自带解码芯片,所以接入手机后,手机只是起到了数字转盘的作用,音质表现就跟手机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了。小米双单元半入耳式耳机Type-C版的总体声音走向属均衡型,同时具有一定的厚度,解析度表现算是这款耳机的亮点之一,双动圈设计不仅能让分离度更高,而且分析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它的中频比较靠耳,线条感比较明晰,同时能带来不错的结像,用来听流行人声更为合适起初我主要听的是一些节奏比较舒缓的港台流行,人声比较抓耳,但低频下潜有些普通,如果是节奏欢快的音乐不太能烘托出气氛感,不过它的瞬态响应速度不错,也算是弥补了流行音乐表现的不足吧。总而言之这款塞子的杂食性还算可以,无论看剧听歌玩游戏已经基本能满足日常需求了。目前一些手机由于取消3.5mm耳机接口的原因不得不被迫使用专门的转接头来提升聆听体验,虽然音质能有提升,但功能比较单一,即便带有线控操作功能的转接头价格也不菲,而且目前没有任何一款独立转接头可以做到支持mic通话的,小米双单元半入耳式耳机Type-C版集成的解码芯片虽然没公布具体型号,但根据我的体验下来感觉还不错,如果你的手机内部没有那种强大的解码芯片,那么用来提升音质妥妥的稳。另外就是最近我都在作为睡觉塞使用,舒适度没毛病,能用来煲电话粥,而且也不会突出于耳朵,侧躺着也不会磨损到外壳了。最后就是大家最关心的价格问题:99块钱,还要什么自行车!?优点:1、做工良好;2、TPE线材柔软不易缠绕(包括无听诊器效应);3、佩戴舒适;4、音质略超其本身的售价;5、综合性价比较高;不足:1、暂停播放键盲操时的辨识度比较低;2、隔音一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