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惊扰纯真的梦让它们默默默默沉默吧假装你还在青葱岁月那头等我照片里的青春·已模糊收拾旧物,先是发现十八岁的照片,那是为纪念高中毕业拍的艺术照。当时觉得自己已经够老,现在看来却成回不去的青春年少。那照片嵌在一个艺术相框里,想必是哪位好朋友送的离别礼物,却再也记不起朋友的名字。因相框是厚重的玻璃制品,本想单独取下照片来,却发现翘起角的照片已经和那玻璃粘在了一起,竟无意中扯破两块。为避免造成更大面积的损坏,只好保留原样了。把相框擦了又擦,依旧无法恢复如新的光华,一如那回不去的岁月。古老的通讯录缅怀过青春,又发现两份高中的分手通讯录。一份是高一五班的,之所以合影并做通讯录,是因为这也是个小毕业。那时的永城一高,高一结束就分文理科,分科后的同学重新编班。在小别之前,合影留念,整理通讯录。那上面太多的名字,竟然都已忘记。曾经同窗共读的人哪,在“友谊天长地久”的许诺中渐行渐远。如果不是再次看到,将永生无法再想起。另一份是高三二班的,照片上的师生之后不久便各奔前程。虽也有个班级群,常联系的不过还是当年一起叛逆过的。电话往事令我感慨不已的,是通讯录上部分姓名后面,那一串串七位数的电话号码。那时候,电话还是比较神奇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是城里人的象征。在农村,电话尚属电视里住复式楼的上海名媛家中才有的高大上的物件。我家早早装电话,是因为父亲做生意需要多方联系,虽然初装费高达两千块钱,父亲还是成为全村第一批安装电话的人。我曾为家有电话而自豪。因为有电话的同学大多是城里人,农村人一般不会辜负这么多的钱。即使自家装了,亲戚朋友家没装,电话打给谁呢?但我不同,我有天南海北的笔友,他们会在周末和假期打电话给我。那些平时只在远方来信里活在字里行间的笔友们,以同样神秘的方式出现在电话那头,陌生又熟悉的声音,让文字鲜活起来,变成另一端的心跳。那个没有短信没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