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话机 >> 电话机发展 >> 造手机的来造车,造汽车的开始造手机
今年5月,仍在百度供职的朱峰接到了一通猎头的电话,对方直言希望他能够去蔚来,“薪酬好商量”。朱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开始工作以来,他基本专注于手机APP前端的开发,突然收到一个车企的邀请,让他倍感意外。
吉利汽车在手机领域的布局更早。年9月,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就和亿咖通董事长沈子瑜共同创立了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纪时代”),今年7月,星纪时代收购珠海魅族科技,成为行业的重点事件。
中国最大的国有汽车集团也在摩拳擦掌。上汽集团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沈浩明透露,手机厂和汽车厂商进行合作是大趋势,上汽集团正在思考策划与手机制造商的深度融合。
手机行业的老兵们看到的则是手机、车机、XR(穿戴设备)三个高频产品融合的巨大赛道机会。星纪时代CEO王勇认为,手机行业已经进入了寡头时代,未来10年,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会成为万物互联最大的引擎。
只不过,手机和汽车虽然都是工业产品,但两个行业的差异如同鸿沟般巨大。差别不仅仅在于消费级和车规级对于产品各项性能指标的区别,还包括几十上百年形成的思维、经验、流程、体系,以及与之对应的文化差异。
当两个行业的人相遇,会经历哪些碰撞、磨合?汽车公司进军极度内卷的手机行业,究竟是降维打击还是巨大的冒险?
“摩尔定律已经结束”
年初,张向荣放弃了三星终身员工以及前往韩国总部工作的机会,加入了星纪时代,一家以手机和XR为核心业务,并致力于实现融合智能化体验的新公司。
放弃跨国企业的终身员工身份,加入一家全新公司,无疑是一次职业冒险。张向荣和星纪时代的双向面试“拉扯”经历了3、4个月才最终定下来。“我对只做手机没有太大兴趣,想做更复杂的产品。星纪时代的主线是做手机、车机和XR,以及和这些相关的智能化设备,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张向荣只是手机行业涌向汽车公司或汽车关联公司大军中的一员。过去5年来,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手机产业从群雄乱战进入到6家公司占据了超过90%份额的寡头时代。到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跌至3亿量的平台期。
与此同时,手机的技术更新与迭代更加缓慢,“挤牙膏”式的产品创新逐渐成为常态。就在上周,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类似成本实现两倍业绩预期已成为过去式,“摩尔定律结束了。”
在此背景下,头部手机公司纷纷收缩产品序列,优化人员,人才流出。另一方面,随着汽车技术革命的推进,汽车公司开始注重芯片、软件、操作系统的自研,并在去年开始反向入侵科技公司的大后方。
年9月,李书福与沈子瑜共同创办了星纪时代,正式进入手机制造领域。今年7月,星纪时代宣布战略投资魅族科技,进一步加速手机业务的扩张。原中兴通讯高管王勇、华硕手机业务高管周勇相继加入星纪时代,分别担任CEO和分管产品的副总裁。
与此同时,蔚来手机业务的进展也陡然加速。李斌不再提“内部正在研究”,而是在今年8月4日注册成立蔚来移动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美元,法定代表人为秦力洪。8月,美图移动高级副总裁易炜已加盟蔚来手机团队,担任软件部门负责人。
记者梳理招聘网站信息发现,目前蔚来正在招聘安卓系统工程师、安卓wifi软件工程师、Camera软件算法工程师等职位。其中,相机软件算法工程师要求熟悉HDR、多帧降噪、夜景增强、超分辨率、美颜等算法原理和方案设计。
“现在造出手机不难,但造一台好用的手机还是很有挑战的。蔚来目前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给蔚来用户造一台好用的手机,而且每年就开发一款手机,像苹果那样。”李斌说。
上汽集团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沈浩明此前也表示:“手机和车的联合,随便哪个企业一讲出来都会引起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