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话机 >> 电话机前景 >> 办新手机号后你肯定接到过这类电话用户叫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12日电(常涛)“现在我接电话听到‘徐工’两个字就挂断。”说起自己近一年手机被频频骚扰的经历,天津的程女士连连叫苦。据程女士称,“徐工”是该手机号的前主人,该号码被“徐工”弃用后,运营商进行了回收,又给到了程女士。
运营商这种做法被称为“二次放号”,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不过“二次放号”给用户带来了许多困扰和麻烦,而面对这些问题,运营商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资料图中新经纬常涛摄
催贷电话轰炸App无法注册
所谓“二次放号”,是指老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供新用户选择。但随着越来越多应用需绑定手机号,越来越多个人信息需关联手机号,在某种意义上,手机号已经变成了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新号“后遗症”由此产生。
北京的孙先生四年前在中国移动办理了一个手机号,不过自从使用这个号码后,孙先生就频繁收到重庆交巡警的车辆罚单信息及登录验证码,但实际上孙先生与罚单信息里的车辆没有任何关系。
“肯定是这个手机号的前主人将号码关联了车辆登记信息,弃用这个号码后也没有变更,我才频繁收到罚单信息,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孙先生说。
天津的程女士近一年频繁接到一类话术极其相似的电话。“接通电话后,对方上来就说,徐工,您的消防工程师证是不是考虑挂出去……我一开始非常纳闷,我不姓徐,我也没有考过消防工程师证,后来我明白了,应该是这个手机号的前主人是‘徐工’,后来我接电话只要听见‘徐工’两个字就挂断。”程女士说道。
此外还有用户表示,自己新办的手机号频繁收到现金贷平台的催收电话,对方直呼号码前机主姓名,且态度十分恶劣。尽管自己多次告知对方手机号已经换了主人,但隔一段时间后,又会接到类似催收电话。
除了频繁被骚扰,还有用户对中新经纬记者表示办理新号码后,发现新号在多个应用完成了注册,一些应用通过手机验证码登录,甚至可以查看号码前主人住址、开房记录、购物记录等详细信息。
新号“后遗症”病因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运营商“二次放号”给用户带来困扰不是新现象,是一直存在的。为解决这个问题,早先运营商曾采取过一些做法,比如如果某用户反映被骚扰过于频繁,运营商可以会给用户换新号码,但目前这种做法不再有效,因为目前运营商的号码几乎全是“二次放号”。“用户去办理一些5G高端套餐,可能会拿到没有被使用过的新号码,否则基本上都是‘二次放号’。”付亮说。
付亮介绍:“‘二次放号’给用户带来困扰一定程度是由于互联网实名制造成的,大量手机应用均需用手机号注册,并完成实名认证。在这个过程中,会有部分用户在更换手机号之后,忘记解绑曾注册过的应用,也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比如贷款者为逃避催收,故意弃用手机号。但运营商不掌握手机号码原用户的情况,这些号码在空置一段时间后会被再次放出。”
此外,包含用户姓名、手机号的个人信息买卖也是“二次放号”给用户带来困扰的重要原因。“比如一些推销电话,可能就是买来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已经转了很多手。”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实行“二次放号”?实际上,“二次放号”是为了实现资源循环。
据业内人士介绍,码号资源和网络IP地址一样,理论上属于稀缺资源。国内手机号以11位为主,随着用户激增,现在部分号段已无新号可用,这是运营商要回收号码再次放出的重要原因。
截至年7月,工信部已分配50.13亿个码号资源用于公众移动通信业务。随着新号段的开放,这一数量还在进一步增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专家孟然介绍,“二次放号”可以释放被占用的码号资源。除了用户主动弃用、换号,还包括用户自然死亡后,手机号无人继承的情况,这些号码都会重新启用,占了“二次放号”很大比例。
运营商“束手无策”?
对于如何解决“二次放号后遗症”,付亮给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运营商加长这类回收号码的空置期。“目前‘二次放号’前的空置期是3个月,运营商是否可以考虑延长空置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再次放号后被骚扰的概率,因为一直联系不上可能就不再打这个号码了。”付亮说。
其次,主流应用之间实现有克制的“打通”。“这种打通不是用户信息共享,而是服务规则打通,比如很多应用都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