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机

越大越智能越多越聪明内卷升级下的车载

发布时间:2023/2/22 15:51:59   
白癜风最好治愈方式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1201/4527534.html

随着智能网联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座舱也已成为各家车企智能化角逐的重点。其中,炫酷、闪亮、亮眼的车载大屏成为诸多标榜“智能汽车”的内饰标准配置。

数据显示,年发布的新乘用车中,中控彩屏和中控可触摸屏的渗透率均超过了90%。根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Omdia预测,年全球车载显示市场的出货量将达到2.38亿片。

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智能座舱渗透率持续提升。作为车载大屏的集中使用场景,汽车座舱已走过完全机械化、电子化到智能化等四个大的产业阶段,且仍在持续进化。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车载液晶面板作为显示系统的核心部件,是汽车座舱产业链中的“硬通货”。

在智能座舱这个未来生活的“第三空间”里,车载屏成为重要的人机交互窗口。

此前,大家对大屏手机一无所知,而IPhone横空出世之后,手机屏幕便不停地增加尺寸、缩减边框。如同苹果手机带来的智能手机变革,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简洁操作、界面清爽,一触即达,车载屏幕的变革代表的就是智能。

从特斯拉第一个把大屏带上ModelS开始,车载显示屏的发展便变大、变多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年,中国第一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在车载屏幕上实现空调控制、座椅加热等功能的汽车,体验接近于智能手机。上市之后,便成了“爆款”和“网红”。短短三个月,RX5月销就突破2万辆,一年以来,20万车主选择了荣威RX5。

RX5爆红不仅在于它的高颜值、低油耗与舒适空间,更在于它的10.4英寸中控大屏上加载的科技感与实用性,给用户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智能交互体验。至此“大屏=大卖”的观点,便深入各个车企心中。

这种“爆款”,刺激着车企们的神经。由之带来的则是大屏“卷”,它迅速将人们带入眼花缭乱的境地:从10寸到20寸乃至40寸,大点的7座SUV甚至实现了人均一屏;

而且,打开的姿势也各不相同,从升降到旋转,从滑动到手势点动,各种五花八门给人们打开了车载屏新世界的大门。

在很多车主眼里,如果你的车上没有一款亮晶晶的大屏,似乎就没法与智能网联汽车这样的高端词汇相提并论。

那么,车载大屏真的越大越好、越多越好吗?屏幕越大,车子就一定越智能吗?

一中控车载大屏的出现,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中控屏的历史并不久远,对于了解汽车内饰的人都知道,最开始的汽车内饰,除了仪表和开关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最开始的中控部分只有车载电话,那是年的事情。

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收音机、卡带机、CD、USB接口、空调等出现在了现在中控的位置,此时,中控还没有一点屏幕的样子,顶多配一个“BB机”。

年,Blaupunkt公司研发出首个用于汽车的导航系统原型:ElectronicPilotforDrviers,给当时的内饰设计师提出了疑问:如何最大限度地方便驾驶和乘客使用且又能兼顾美观的功能呢?

答案是——模块化排列组合,既方便用户操作,也满足内饰的对称美。

因不同的厂家提供不同的内饰模块,考虑到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成本可控性,以及让用户更加易上手,这时候,模块化车载中控4.3寸彩色屏应运而生:可以显示时间、温度、日期、音频等基本信息,如果车辆配备了GPS或者DVD,则可以显示GPS的地图和播放视频画面等功能。

随着年美国开放民用GPS精度,中控屏也开始经历变化。从最开始的4.3寸,衍生出了当下主流的7/8/9寸屏,也催生出了10寸以上的大屏市场。

随之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汽车屏幕出现在高端豪华车型上,各车企把它作为提升车辆的驾乘体验和智能化感受的一大“利器”。

最典型的就是年特斯拉ModelS的17英寸大屏幕,操控性、安全性尚且不论,时尚简约的超大尺寸直板造型和确实给人非常炫酷的视觉冲击;

年梅赛德斯-奔驰A级车推出双联屏,其长度占据了座舱尺寸的一半以上,成为首款搭载一芯多屏的车型。

这些大屏的出现,主要是用于车辆的基础信息显示、导航以及其他的交互娱乐功能。

可见,车载中控大屏从产生到“变大”的进化,是收纳收音机、卡带机、CD等部分娱乐功能的需要,也是集成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的需要。

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催生车载显示应用快速迭变

目前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手机经历了人机交互,整机架构和智能生态几个阶段都有了深刻的调整,并且,随着造车新势力的推进,汽车作为未来的“第三空间”,也在经历类似的变革。

智能网联汽车的趋势下,电子化、新能源化、轻量化等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趋势,智能驾驶系统、新能源管理系统等电子模块成为智能汽车的心脏,由此催生了车载触控显示面板市场需求的增加。

而各大电动车新势力、互联网巨头、手机品牌商、高科技企业等纷纷入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玩家带来全新的思维模式,推动车用显示应用的多元化。

根据CINNO,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新能源车中控显示屏12英寸及以上尺寸销量占比已达到48%,较传统燃油车同尺寸段的中控屏高出29个百分点。

H中国市场搭载座舱连屏方案的乘用车销量同比上涨%,双联屏的汽车车型达50个,销量达74.6万辆,三联屏的汽车车型达3个,销量达3.2万辆。

用户对显示屏的渴望不仅在中国表现亮眼,在世界范围内,一样的“求之若渴”。根据Digitimes数据显示,年疫情缓解带来车用显示器复苏,全球车用显示器出货量将达1.83亿片,同比增长29.9%。

在这样的背景下,双联屏、三联屏方案汽车销售高速增长,车载显示器贴合技术向全贴合和、异形全贴合演进。

借着汽车发展“新四化”的东风,各车企摩拳擦掌,在拥抱车载显示屏智能化的道路上“争先恐后”。大家似乎都坚信一个“真理”——大屏=科技感。

各车企在大屏进化上争相开“卷”,好不热闹。

比亚迪小海豚

比亚迪小海豚搭载12.8英寸自适应悬浮屏,内装DiLlink智能网联系统,该系统目前已经实现云端、人工智能、大数据、内容生态、手机以及服务的全面融合,实现了账号互通,极大提升了车主日常使用的便捷性。

福特EVOS

福特EVOS厘米横跨主副驾的贯通大屏,物理按键几乎全部取消,一块宽度达cm的超广域巨幅屏稳固地置于中控台上,实现了全液晶仪表盘、中控屏与副驾屏的三位一体。

拜腾M-Byte概念车

拜腾M-Byte的全球首创的车内48英寸共享全面屏,是量产车上迄今为止最大尺寸的车载屏幕。全面屏分为三个显示区域,优先级最高的驾驶相关信息集中在左侧区域,中央和右侧区域显示导航和其他服务,这两个区域的显示画面可以互换或打通。

理想One

在造车新势力里,理想是“屏幕内卷”的坚实推进者。

其首款理想One的中控设计,由四块屏幕组成的整套交互系统呈现出“T”形的排布。除了方向盘上的快捷键外,实体键几乎完全消失,这就意味着触控将是车主与车辆间的主要交互方式。

其中,三连屏的尺寸从左到右依次为12.3英寸、16.2英寸以及12.3英寸。

豪华车品牌也不甘其后

奔驰EQS

奔驰EQS搭载了一块宽度超过厘米的曲面玻璃,三块高分辨率屏幕融合,两个涡轮状的空调出风口则被嵌入到玻璃屏幕之中。可以看出奔驰EQS在尝试打造更融为一体、没有边界的视觉效果。

保时捷Taycan

保时捷素来以纯粹操控乐趣为卖点,在各车企纷纷“卷”屏的推动下,在Taycan的中控里,也搭载了4块液晶屏。“上三下一”的布置,上方的液晶屏分别是仪表、中控屏以及副驾娱乐屏,下放的液晶屏则是集成了各种控制功能,从而取消了中控部分的物理按键。

在车载大屏的比拼中,似乎“只有更强,没有最强”。

当“大屏够大够气派”成为“科技”、“智能”的代名词时,其更被视为“智能汽车中最亮眼的星”。

在各车企为“卷”屏乐此不疲、用户为智能屏掏空钱包时,却有了另一种声音:大屏是一种“智商税”,是智能网联汽车的伪命题。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就曾在节目中表示:“我是比较坚定反对汽车里面有很多屏幕的”。而汽车界清流品牌马自达也曾宣布,未来将会逐步移除旗下所有车型中的中控大屏幕,仅保留一块实用的小块显示屏。

更有车企用实际行动“逆势而行”。长城官方通过对用户的产品调研,决定在新款坦克上全系增加空调实体按键。许多网友对此表示不解,认为物理按键应该被淘汰,触控操作才是智能汽车的未来;但也有大批的网友对此很支持,认为长城真正做到了以用户为本,拒绝花里胡哨的配置,为用户带来了最实用的体验。

那么车载中控大屏真的是越大越好、越多越好吗?

搭载了车载大屏的车就一定是智能的吗?

三车载大屏实用性分析(一)大屏背后的风险与隐患

一张屏幕集成娱乐、导航、空调、车身控制、车辆设置等所有功能,按键虚拟化看起来简洁方便,比复杂的物理按键要更加容易上手,能带来更流畅的操作体验。

一张屏幕背后,是各种技术的集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屏确实是更智能的一种交互体验。看一下iPhone和当下的智能手机,动一下手指“运筹帷幄”,谁还会主动去捡起功能机来按键操作呢?

也正因此,很多人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大号的“苹果手机”。理所当然,屏幕更大更智能。

然而,很多人没有考虑到的一点是,汽车的特性决定了它不能做到与手机完全一样,本质上,汽车对于安全有着苛刻的要求。

大屏热闹背后,其带来的安全隐患,某种程度上,要远远大于它整合汽车电气化功能的优点。

1、触屏操作耗时更长

复杂的大屏功能操作本身就会增加用户的学习和记忆成本,美国汽车协会曾对驾驶员的汽车触控系统功能使用时间进行过调查:驾驶员平均需要20秒左右才能完成拨号通话、文字信息输入等触控操作;而播放音乐,年轻驾驶员平均需要18秒,高龄驾驶员则需要25秒。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在充满未知风险的道路上行车,驾驶员必须高度紧张。20秒,已经足够带来一场严重的事故。

2、触屏操作分散注意力

英国一项道路安全研究报告指出,当行车时使用蓝牙设备通话,你的反应时长增加27%;开车同时发短信打字,反应时间会延长35%;

直接使用手机通话,反应所需时间会增加46%。但当使用触摸屏操作系统时,驾驶员对路面情况的反应时间,会增加多达57%和53%。

可以说,使用触摸屏幕进行复杂的车辆驾驶和响应操作,比开车玩手机还要危险。

据报道,年8月,德国一位特斯拉Model3车主,因驾驶过程中用中控屏调整雨刮器速度,造成交通事故。

所以,屏幕花样越多,越容易让驾驶员分心。

3、中控屏“死机”现象时有发生

相较于功能按键点对点的指令发布,大屏整合力较多的驾驶信号和指令,背后依托的是复杂的软件系统。

但是太过依赖软件系统和屏幕,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小觑。系统的崩溃死机,出现bug黑屏,类似这些问题出现在手机上可能无伤大雅,但出现在行驶中的车辆上,简直就是惊悚事件。

去年10月,一辆Model3在高速上行驶时,中控突然死机黑屏,无法显示车速,甚至不能打灯。虽然不影响加/减速,但已然十分危险。特斯拉车主因此自嘲:“这是正品特斯拉”。

相比于传统的物理按键,汽车大屏不仅不能进行盲操,精准度和可靠性也值得怀疑。当驾驶人员手上沾水或是屏幕上沾上污渍,都会影响屏幕的使用。

也正因此,有大屏使用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质疑:现阶段的大屏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机交互,但功能设置却十分不合理,增加了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车祸发生的风险。

所以,为了追求“简约美感”和“智能科技”,大规模取消物理按键,“智能”的高楼建立在脱离“安全”的中控大屏上,酷炫有余,但是揪心也不少。

(二)解放双手前的鸡肋?

通常,我们会把高消费低效用行为叫做“缴纳智商税”,那么花了大价钱却得不到安全性的车载屏幕,到底是图什么?所谓的汽车大屏真的是用户刚需吗?还是车企们打着“高端潮流”名号的消费陷阱?

马斯克曾经预言:“未来车子大都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车内娱乐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市面上智能座舱所装载的车载大屏,确实可以满足听歌看剧、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6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