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话机 >> 电话机市场 >> 这个中秋,一个只能打一通电话的电话亭火了
繁华商场里,播放着现代最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来往人群将注意力从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垂涎已久的美食转移到一座复古的红色电话亭上。它出现在这里,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高度不到两米的电话亭内有些闷热,里面摆放着一把椅子、一部白色座机和两个GoPro摄像头。三天时间,共有人走进电话亭。关上门的一刹那,时间流动的速度和轨迹不同于寻常,物理世界则显得有些失真。
进出电话亭的人,有还在读书的孩童,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送快递的小哥,还有办公室的白领。他们选择了打给自己最爱的家人、想要与之度过余生的恋人、多年未见的朋友、未来的自己,或是打给那份再也联系不上的思念。
9月7日至9月9日,快手联合新京报我们视频、腾讯新闻,在北京朝阳合生汇和王府井百货大楼举办了一场用镜头记录情绪的活动——如果中秋只能打一通电话,你会打给谁。这座红色的电话亭因此被命名为“中秋电话亭”。
电话亭的复古设置勾起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思绪,而在几英寸的手机屏幕上,同样流淌着也许只有借节日之名才敢表达的情感。在快手,人们将中秋告白化作十几秒的短视频。拍摄或许有些粗糙,念白也些许单调,但被记录的,是当下最真实的情绪瞬间。
中秋三天,电话亭里发生的故事被呈现为9支短片,动人的情绪引发网友共鸣。腾讯新闻上的相关视频播放量近万;微博上,“中秋电话亭”话题阅读达万,网友互动超次;在快手,一个个十几秒的视频引发老铁们的参与,相关短视频播放量亦超千万。
对话天堂: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告别
男人一席黑色T恤,背着石墨灰色的双肩包,右手拿着装满炸鸡的纸袋,悠闲地走到电话亭附近。大致了解了活动信息,他说要打给自己的朋友,“已经一年未见了”。
“虽然我知道这通电话打不通,但是我们都很想你。自从你去年离世以后,我们都很想你。”男人打给了一年未见的朋友,也是此生都无法再相见的兄弟。他全程站着,右手扶着电话台,说话时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尽管眼泪已经止不住地流出。“虽然知道你回不来了,”停顿了4秒钟,他说,“但你在我心目中永远是好兄弟。”
“喂,爷爷,我回大陆了,很想你啊。”女孩刚拿起话筒,说出“爷爷”两个字已经让她泣不成声。“虽然没有回河南老家,也都找不到了,可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已经很感动了”。电话亭内,来自台北的女孩小樊,将电话打给了17年前过世的爷爷。这是她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也是第一次来到北京。
走出电话亭接受采访时,小樊说爷爷本是河南人,后来去了台湾。他生前曾回过大陆探亲,“(他)一直都在哭,我现在大概懂那个感觉了。”电话里,小樊把自己的生活说给爷爷听,“我现在结婚了,小哥很爱我,你不要担心。”
37岁的信明亮是天津滨海新区一名工人,也是铝线手工艺爱好者,透过他的多支快手视频可以看到,普通的铝线在他手里摇身一变为中国风京剧娃娃,还可以变成威风的中国龙。中秋节的前两天,他用快手拍摄了一支1分15秒的视频,与以往分享手工艺品不同,这次他面对镜头,对话天堂里的父亲。
“如果中秋只能打一通电话,我想打给我离开的父亲。爸,这一晃眼17年过去了,一切仿佛好像就在昨天。家里人都挺好的,不必挂念……”目前为止,一切都很平静,他对父亲说了两个孩子的调皮捣蛋,甚至用天津方言模仿一岁小女儿“用兔子牙咬人”的声音。视频的最后15秒,他谈到了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未能在您膝前尽孝”。他哽咽地说道,“如果有来世,我还想再做您的儿子,不想让您这样辛苦,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一个人来扛。”
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在写给大人的童话故事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中秋,是寄托思念最古老、最传统的节日。在快手上,和屏蔽了嘈杂人声的电话亭内,很多人选择了打给此生都无法再见面的亲人、朋友。通过电流,透过屏幕,他们举行了一场具有仪式感的告别。
对话未来的你:希望你越努力越幸运
屏幕中,这个穿着朴素、眼神清澈的26岁女孩儿名叫胡德林,来自云南昭通,她热爱这片富有灵性的土地,也在这片土地上收获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我好喜欢现在的生活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胡德林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为了缓解家庭压力,她很早就来到广州打拼,不仅在电子厂干过工人,还在饭店当过服务员。几年时间,她攒了一些钱,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年,她拿出全部积蓄在朋友的帮衬下开了一家服装店。前几年还好,每月都有稳定收入,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兴起,线上销售冲击了实体店发展。今年3月,服装店最终倒闭。
后来,她回到家乡,开始用快手宣传家乡的野生笋、苹果、腊肉和李子。她希望能一边赚钱,一边让云南特产被更多人熟知。现在,她在快手拥有一百多万粉丝,很多人买她的山货,老铁们都叫她“桃子”。
这个中秋,桃子用快手对话未来的自己。“中秋节快到了,如果只能打一通电话,你会打给谁呢?我想给未来的桃子打一个电话,我希望未来的自己一定要努力,不负家人们的期待。”
在中秋电话亭内,也有许多人选择拨打一通超时空电话,与未来的自己、子女对话。
“喂,姑娘,这个是爸爸在你在3岁的时候,给你打的一通电话,希望20年后你能看到这个视频。人生可能会有很多坎坷,但只要你努力了,我希望你越努力越幸运。”走出电话亭接受采访时,这位硬汉父亲哭着说道:“感觉自己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自己做的还不够优秀。”
26岁的男生选择打给未来的自己:“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有4年时间了,小时候盼望过年,现在怕过年,因为自己没有什么进步,希望自己更努力一些,不再惧怕过年。”
一位台湾导演曾借电影主角之口说出这样的话:“我在人世间住二十年,知道这世间值得一住。住二十五年后,领悟到明暗有如表里,有日光就必定会有影子。”烟火下的年轻人用尽力气想避免成为一个“漂泊的人”,却不确定人生有无确凿答案。在“中秋电话亭”内,通过电流,透过屏幕,每个人都在期许自己或家人寻找到通往答案的那条路。
对话身边人:大胆说出“我想你啊”
“喂,老伴,中秋节快到了,祝你节日快乐啊,永远地爱你啊,哈哈哈,行吧,挂了吧。”年近八旬的奶奶,在电话亭内打给了自己的老伴。而电话那头的爷爷,其实就在离奶奶不远的地方。
电话很快就打完了,这通甜蜜的电话只有短短19秒,但浓缩着老两口几十年相互陪伴的爱情。放下电话,奶奶笑着谈起打电话给爷爷的原因,“我想他了”。
爷爷奶奶已经年过八旬,结婚已50年,平时在生活里,已经完全习惯了对方的存在,一般不会说出“我爱你”这样的话。刚好趁着这个机会表达一下爱意,奶奶说打完这通电话“很高兴”。
谈起这段跨度五十年的爱情的起点,爷爷在旁边说,“我俩年轻的时候是在一个单位里头,就在这附近”,一块相伴着生活了这几十年。
而在距离北京公里的黑龙江省逊克县,东北农民彼得洛夫在中秋这一天,打给了在湖北无法赶回家团圆的儿子,“我们大家都很想你啊”。除了妈妈在远处充当摄影师拍快手,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坐在摆满饺子的饭桌边,和儿子唠唠家常。
妈妈问他:你知道咱家多少度吗?彼得大叔抢答:咱家十来度。屏幕转向小女儿,妹妹撒娇式地抱怨哥哥从来都不给自己打视频电话。而根据彼得大叔的快手视频,兄妹俩16天前才分开。
就像彼得大叔的其他快手视频一样,稀松平常的场景依然透露着温馨。只是“中秋”这个特殊的符号,给这支视频涂抹了一层更加甜蜜的滤镜。
千百年来人们在中秋夜说着团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永恒似乎略微虚妄,所以美好的祝愿才显得纯净可期。在“中秋电话亭”里,平日里那些不善言辞的人,通过电流,透过屏幕,变得大胆了一些。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剧幕,这一次,它们被只字不改地呈现在公众面前。而快手上的中秋告白,也超越了时空,被永久记录下来。
影像之外的人纷纷用自己的方式搭建了“中秋电话亭”。在每个人的心间都会有一部这样的电话——想拨但不敢拨,或没有时间拨,或者对方没有机会再听,更或者对方已经不在人世。
一位快手老铁评论道:终其一生,我们都是游子,或身在异乡,或学会分别,或常伴孤独;终其一生,我们也尝尽悲欢离合,不太新鲜却常难自抑。“中秋电话亭”记录了珍贵的情绪瞬间,有所共鸣乃意料之中,更坦然面对自己和生活,大抵是真正的共情,也是这次影像记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