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刘新民
如今,手机已成为人们必备的随身设备,我们出行、购物、查询各种资讯都离不开它,手机如同个人衣物和我们伴影随行,须臾不可分离。看着街上的行人手里拿着各种品牌的手机,不禁想起了那些年的电话及其演变过程。
刚认识电话是60年代初在我所居住的小学里,那时父亲虽是校长,但没有属于自己办公室的电话,学校里唯一一部电话是放在教师办公室里。为方便两个大办公室的老师们使用,在两个教室中间隔墙上开了一个方形小洞,电话放在里面,两面办公老师均可使用。
电话是黑色的,没有拨号键,上面有个听筒,电话铃声颇似学校上下课的打铃声,往外打电话时,需拿起电话,等待里面传出“要哪儿”的声音,才可报出所要的单位。有时等待时间较长,话务员便让打电话者放下电话等待,等接通再要回来,当时称为“回叫”。小小年纪的我有好多年不敢问老师:那么小的一个黑色机器,里面说话的人是怎么钻进去的?
70年代中叶入伍后,接触了两种一种是台式无拨号盘的电话;还有一种是便携式手摇磁石电话。那时刚刚入伍,对台式电话比较熟悉,有时团值班室值班参谋去吃饭或者临时有事,便让我这个通信员帮忙听一会儿电话,每每此时,我都对那部手摇磁石电话充满了好奇,那是用棕色胶木制成的一个长方形盒子,外面露出一个黑色摇把,电话的听筒用一根黑色电线连接。
终于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好奇心,便趁值班参谋不在时,拿起了听筒,使劲摇了几下摇把,里面即刻传来一位很严厉的声音:有什么情况?我说:试试电话,对方说:没事打作战值班电话干什么?我无言以对。从此,我便对那部磁石电话的作用有了了解,原来那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和作战指挥所连接的直通电话。由此,我对它由好奇变成了敬畏,知道了它的重要性。
随着工作的变化,电话也随之更新。年我调入师里任作战参谋,初到作战指挥所,我看到的电话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那台被称为指挥机的有线通信设备代替了台式和磁石电话,上面有许多能够上下拨动的键,键的上面标注着所辖单位的作战值班室和上级指挥所的指挥电话,让人目不暇接。一根粗线连着听筒,来电话时伴随着类似音乐的声音,指示灯也亮起,给人一种急迫感。
在指挥机旁边还有一部非常不起眼的红色无拨号盘的座机,带我学习的老参谋告诉我,那是保密机,是通往上级指挥机关的,凡是重大、绝密事件须经保密机通话,接通后,双方共同按上面白色键,即进入保密通话程序,以防窃听。那些年,每每有重大战情通报时,都要用到保密机,它是我生命中永恒的一段红色记忆。
80年代转业后,逐渐有了拨号电话,随着科技的进步,程控电话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只要知道对方号码便可按下号码即可接通,不过随着电话数量的迅猛增加,电话号码由六位一直升到八位。
80年代末,手提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它无疑成了加速,人们信息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因为当时的手提电话均为摩托罗拉型,有砖头那么大,在香港电影中的黑老大经常拿着,所以被人们俗称为大哥大,随后就陆续出现了传呼机、数字式手机等。
90年代末,我也随着时代潮流,下海为单位做生意,为了在商人中炫耀自己的地位,便一次买下了大哥大和传呼机,大哥大装上了皮套儿,传呼机配上了金色的链子,上面还挂着一个相同颜色的小靴子点缀,别在腰带上,瞬时感觉自己就是腰缠万贯的“成功商人”了。由于大哥大话费太高,而且是双向收费,不敢随意拨打,只盼着传呼机能够在众人面前响起,以引起别人注意。
然而,传呼机已经配备好几天了,也没人呼我,急得我按捺不住,偷偷跑到小区门卫办公室用座机给自己打了个传呼,马上出来回到院子里等待传呼机响起,那一刻,看到众人羡慕的眼神盯着我的腰间,骄傲极了,潇洒的从腰带上拿下传呼机,装作有急事,迅速跑回家“回电”,虚荣心得到了极大
的
满足。
本世纪初,智能手机的出现,使通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改变了人们对手机只作为通话功能的认知,使手机具有更丰富的扩展功能,去年,我去南京与与战友相聚,当晚决定后即刻在智能手机上预订了次日晨高铁车票。
上车后,在车厢显示屏拍下了我的车次、车厢和到达时间,下车聚会时用智能手机拍下了我们聚会的美好瞬间,聚会结束后,在送我的车上就用手机订了返程高铁车票,四个小时后,我即在战友群里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