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话机 >> 电话机介绍 >>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再现民国时期的上海石库
“屋里厢”在上海话中是“家”的意思。石库门屋里厢博物馆原先是上世纪的一户普通人家,位于上海新天地北里二十五号。这是一栋典型的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新式石库门建筑,其单体布局,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的居住方式,虽然比过去显得局促,但基本满足了当时全国各地大量移民上海的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眷恋。而弄堂的联排式布局则取自西方,是现代都市价值规律、生活节奏的伴生物,以最经济的形式使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得到最大的利用,石库门,就产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很多朋友问我,这是不是后来仿建的,其实,我小时候,这里就是一片棚户区,只是后来改建为新天地后,一部分结构比较完整的石库门房子被保留了下来,这个石库门博物馆也是如此。80后及以前的上海人应该都有印象,这样的一个石库门原本是一户人家住的,结果后来住进去了好几户甚至十几户,原本的结构破坏得很厉害,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实在不多;
进门就是一个天井,和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上海石库门的天井很小,大不过4、5个平米,一般也就堆一些杂物,比如放一辆自行车啥的,这就已经很局促了,所以晒衣服都是在楼顶平台上,是绝不会像北京四合院那样晒在院子里的;
一楼最大的那间是客堂间,侧边一般都是书房。石库门博物馆是还原了民国时期一个石库门一户人家的样式,其实我们经历过的,早已经是很多户人家共住的了,无论哪个房间,甚至阁楼,都是一户人家;
这是二十年代典型的上海石库门一户人家的客堂间,大体的格局与江浙一带的很类似,但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中间那个座钟了,我去过很多老宅子,几乎没见过有在中间放座钟的,唯独上海老宅是这样的,我想,应该是跟上海开埠以来浓厚商业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吧。我家小时候也有一个很大的座钟,我记得是牌的,每隔几天就需要用专门的钥匙拧紧发条;
书房,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是真实的,虽然不一定都是这间房间里的,但都是从民间征集过来的旧时实物。想不到吧,民国时期就有转椅了,虽然是木头的,但已经具备了现代办公室转椅的雏形;
这种电话机,我也没见过,我小时候的电话机已经是这种后面的好几代了。边上的黑本子是啥,我估计80年以后出生的都不知道了,它是电话本,是的,以前全市所有的电话号码都会印在这个本子上,包括私人电话,你可以去邮电局购买一本。后来它变成了黄色的封面,也就有了一个专门的名字:黄页。是的,你没看错,每个电话及机主名字都有,包括私人的。放到今天,是不是不可思议
女主人的化妆台,台面上还保留着主人的全家福,墙上还挂着主人的肖像,只可惜岁月更替,人去楼空,正所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厨房,上海话为“灶披间”,这种我也没用过,我小时候已经是用煤气罐了,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婆家就是用的这种灶,用它做出来的菜饭,特别香!现在每每想起来,都有无穷回味,我始终认为,一碗上好的菜饭,最关键的就是这种土灶和自己熬的猪油,现如今,猪油好找,土灶再也找不到了;
厨房里的碗橱、米缸、小磨、热水瓶和其他物品。这个水缸我小时候还用过,因为我记得我小时候,自来水不是入户的,是在弄堂口公用的,需要自己拿桶去打水(看过周星驰的《功夫》吧?就是里面那种排队打水的场面),所以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大水缸,但自来水入户后,这种水缸就成了存放年糕专用的了,年糕呈井字型四条一层交叉码好浸入到缸里的水中,能保存很久;
楼梯。这样的楼梯已经很规整了,其实,住过石库门的都知道,大多数石库门的楼梯堪比攀岩,几乎都快垂直了,而且特别窄,仅容一个人通过,还扶手呢,很多时候就是一根麻绳代替!住楼上的,搬家只能从外面把家具吊上去从窗口进!
亭子间,所谓的亭子间,我不知道有没有正式的定义,从我的经验上看,基本上都是处于一楼和二楼楼梯拐角处的那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一般都是朝北,面积又小,冬冷夏热,所以租金就很便宜,所以在民国时期,大量的文艺界人士到上海发展,靠卖文求生,只能租住在亭子间,在这陋室中苦读钻研,构思写作,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所以,产生了一个上海特有的现象:亭子间文学;
卧室,从格局看,这里应该就是俗称的“后楼”,一般都是家里老人的卧室,特点就是那个缝纫机。对了,那个床头柜你们知道是干嘛的吗?哈哈!那个我们上海话叫“夜壶箱”,最早是放尿壶的,半夜起夜拿取方便,后来慢慢演变成床头柜了,但是这个“夜壶箱”的名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那,就是这个缝纫机,我记得以前最出名的应该就是蝴蝶牌的吧?用脚踩驱动的,在那个年代,这可是结婚三大件之一,堪比现在的房子车子的地位哦!我记得这种缝纫机一直使用到90年代才慢慢被淘汰,可谓历史悠久啊!
床头的香炉和首饰盒,那个年代不流行简约的设计风格,所有的东西都是做工繁复,设计精巧,不知道谁手里还留有这些小玩意,那可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餐厅,老式的酒柜,桌子上的咖啡杯似乎还冒着热气,打开的留声机余音未散,就好像这一家人吃完一顿温馨的晚餐,刚起身离开一样;
这样的柜式留声机还有几个人见过?黑胶唱片还原出最原始最真实的声音,绝不是现在这些电子设备发出的声音可以比拟的;
主卧室,也就是夫妻两的卧室,应该就是“前楼”了,所谓前楼,就是临街的那间屋子,也是整个石库门里面最位置最好,采光最好的那间,一般都是小夫妻两住,布置很简单,一个床头柜,一个小书桌,一个衣柜以及随处所见的孩子的玩具、风筝和照片,无一不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温馨的小家;
挂钟,它的年纪比我爸妈的年纪还大,和座钟一样,也是差不多隔一段时间就需要上发条的,但它利用摆锤的动力驱动,可以让发条的动力储存得时间更长一点,这在当年,是一个大户人家的标配,但它在历史长河中,消失的却比座钟要更早;
整个博物馆很小,其实也就是一户人家的大小,不用半个小时就逛完了,回到楼下书房,矗立在这两把椅子前,茶几上的茶壶和华生电扇映入眼帘,彷佛又回到了儿时生活在石库门时的日子……
攻略地理位置:上海市新天地石石库门屋里厢博物馆(上海新天地北里)门票价格:¥20开放时间:9:00~21:00大约用时:0.5~1个小时景区特点:博物馆到达交通:交通极其方便,地铁一大会址下即可当地食宿:上海的食宿非常方便;附近景点:一大会址、淮海路、人民广场等
写在最后虽然后来的石库门已经不再是一户人家的家,成了很多户人家共同的家,但它的出现,在中国建筑史、民居建制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它也是解放后至改革开放这近半个世纪内上海人民,特别是市区人民的共同记忆,它深深的刻在每个老上海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