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机

什么是真正的孝一定要看懂

发布时间:2023/1/12 14:56:19   
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人皆需自救,他人难可依。

生死是大事,不应虚中虚。

佛事亦超荐,多有门面者。

生前靠自修,死后亲人助。

生死是人生中最大的事,没有比生死更重要的。生,就是活的过程、活的意义、活的目的、活的价值;死,就是如何实现最后的谢幕。这两者都非常重要,很难说孰重孰轻。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过于重生,而不重死。这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人死如灯灭,他们不相信肉眼不可见的东西,不能真正接受灵魂的存在,他们更不会相信,亡灵和人一样,也会感到痛苦,甚至会加倍地痛苦。

举个例子,父母活着的时候,儿女们买这个买那个,在日常生活中也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为的无非是给父母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一份好的心情,以报亲恩。有这份心当然很好,但是,专注于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孝敬他们的儿女们,却往往忽略了给予临终的父母一份真正的关怀和善待。

在佛教看来,这份真正的临终关怀,才是一个人在踏上另一段生命旅程时最为需要的东西,它比鲜花、厚葬、定时的拜祭等更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亡灵未来的归宿。可惜,大部分子女对此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孝心,自己曾经以多么错误的态度对待自己最疼爱、最珍惜的亲人,而这些错误的行为给亡灵造成了多大的痛苦;他们更不会明白,自己无意中竟然亲手毁掉了父母走向解脱的最好机会,甚至会让父母在下一次生死轮回中堕入恶趣。

我有个学生告诉我,她的外婆已经九十多岁了,因患了严重老年痴呆症,一直待在老人院。几年前,老人血液里出现了一种病毒,导致了她成了植物人。她的生命期限取决于病毒什么时候进入心脏。于是,老人只能一天天躺在床上,任由那病毒腐蚀她的躯体,一医院抢救,烧退下来后又送回老人院。

几年来,她的一只脚掌已经完全腐烂掉了。在被送去老人院前,她的小女儿,也即我学生的小姨,一直和她相依为命,为了照顾母亲她放弃了让人羡慕的工作,甚至选择终生单身。从这个角度上看,她确实是很孝顺的;但另一方面,她把母亲当成了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所以她还始终期待出现奇迹,并且不允许亲人在她面前提及“死”字,也拒绝接受佛教的临终关怀知识,因为她并不认为她母亲已经是临终阶段了。她并不知道,自己这种愚昧的“孝”,已经成了她母亲最大的恶缘。

我当然明白,当你读过这本书,知道自己曾经无意中犯下那么多错误,深深地伤害了自己所爱的人时,你的内心将有多么痛苦。你不忍心让他们受到一点点的伤害,你不想看见他们难过,但你万万想不到,最严重的伤害,竟然是自己亲手造成的。你的内心也许会隐隐作痛,你或许还会不想面对真相,但是你必须面对。你必须明白,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他面对的不只是一种困境,也是一种巨大的契机。不要开不了口,不要让自己和他人错过获得救赎的良机,不要让固有观点阻碍了你,也不要让固有观点伤害了你的亲友,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要明白,有时候,固有观点就是遮眼布,它让你看不清事实;它也是迷魂,它左右了你的心和你的选择。该抛弃它的时候,要毫不犹豫,不要拖泥带水。一定要明白,生命是经不起犹豫的,在我们犹豫的时候,世界上已经多了无数个新死的灵魂。当你真正明白了死亡只是呼吸间的事,就会加倍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一切,珍惜每一个觉醒的契机。

只有懂得珍惜,才谈得上真正的爱。如果真正爱一个人,不管对方是你的兄弟、姐妹、父母、爱侣还是朋友,都应该给他真正需要的东西——有时甚至不是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任性而不顾后果地逼他接受你想给的东西,无论对方活着、死去还是即将离世。能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关怀。当你能够以一种正确的方式来对待临终之人的时候,你的行为就叫做“临终关怀”。

什么是临终者真正需要的东西呢?是你的帮助与保护。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你不但要具备克制痛苦的心灵力量,还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方法。例如,你必须知道自己应该为他做些什么,即使没办法帮助他,你也不能害了他,不能让他白做了一回人。

佛教认为,人是无数轮回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有的解脱都离不开人身:

天道众生无需经受任何苦难,整天快乐安逸,所以他们沉迷于享乐,难以产生超越或解脱的渴求,没有这种渴求,他们就不会寻求解脱,但是当福报用尽的时候,他们仍然必须面对苦难,可惜,这时他们已经失去了修行的机会。

阿修罗道的众生天生疑心很强,他们总是怀疑佛法的正确性,缺乏坚定的信念,无法因得闻佛法而受益,更不会改变自己的心灵与行为;加上他们嗔心极重,忙于跟诸天争斗,发不起修道的菩提心。

畜生道众生缺乏思辨能力,愚痴蒙心,即便有幸得闻佛法,也未必有能力“信受奉行”,不可能通过实践真理来改变心灵,改变命运。

饿鬼道众生为欲火所焚,无法摆脱欲望的纠缠,心灵难以自主,没有机缘听闻佛法,无法获得解脱。

地狱道众生每时每刻都在受苦,他们缺乏听闻佛法的机缘,也不具备修行的时间。

唯有人道,才能达成解脱的可能。人道有佛降生传法,人又有思辨能力,能读懂佛法精要,生命中的诸多苦难会让人产生超越的强烈渴求,因此只有人能够对佛法生起坚固的信心,进而实践受益、得到解脱。所以,人身被称为“解脱之宝”,没有人身是很难即身成就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这句话的意思是,投生为人是非常难得的。关于这一点,释迦牟尼佛有个比喻,他说:“茫茫大海中,漂着一个小小的木圈,海底有一只龟,龟五百年探一次头。投生为人的机会,比海龟的头探入小木圈的机率还要小。”他还有过另外一个比喻,有一天他抓起一把土,然后说道:“众生如果是大地之土的话,那么,能投生为人的,就像我手掌上的土这么少。”

对这种说法,科学界也有相应的解释。他们认为,暗物质、暗能量占有宇宙中所有物质的96%以上,这意味着大部分的物质都是我们看不到的。而且,即便在我们看得见的物质当中,人类也只占一个非常小的比例。

可见,人的生命是多么的宝贵。如果你在世的时候无法解脱,那么临终的那个阶段,就必须加倍珍惜。一旦你或你的亲人、朋友错过了这个机会,解脱也许就会变得遥遥无期了。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下辈子还能投生为人。正因为如此,我才在武威家里的枕头边上放了一个死人颅骨,充当警枕。每次看见它,我都会感叹生命的易逝和世事的无常。这时候,我就会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做一些应该去做的事情,不要浪费了宝贵的人生。我在说客上也说过这样一段话:“某个生命时段,缺阳光,缺水分,无论后来怎样努力,都不能修复那个痕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辛勤的耕耘只能由自己来完成,别人无法替代。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每个阶段都值得珍惜,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没人能主宰自己的生死,但是每个人都能主宰自己的生命质量。而决定生命质量的,是你的心。

有时候,即便你定下了高远的目标,尽力做好相关的每一件事,这也并不意味着你确实珍惜了生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的人即使在竭尽全力,甚至抛下所有东西做一件生命中必须去完成的事情时,也并不是乐在其中的。为什么他明明在向自己的梦想进发,却不快乐呢?因为他不能全然接受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一切后果,疲惫、寂寞、阻碍等等东西不断使他感到疑惑、不甘。他也许会抱怨这个世界——难道我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承受这些东西吗?是的,你必须承受。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出门不带伞,途中又下雨了的话,你就得淋雨。你能因为自己选择了不带伞而要求天不下雨吗?当然不行。同样的道理,你也无法在享受选择为你带来的好处时,拒绝接受它不如你意的地方。所以,一旦做出选择,你就必须承担它为你带来的一切,再不要去想如果自己没有做过那个选择会怎么样,因为当时的那个生命阶段已经过去了,已经变成了既定的事实,那么就全心全意地过好每一个当下,珍惜每一个当下,清醒、冷静地做好当下的选择。

不过,人生非常有趣的地方在于,假如你换一种心态来对待同一件事,那么你的感受就会完全不一样,所谓的承担,或许也会变成一种享受。比如,在你没带伞淋雨了的时候,你可以抱怨这场雨,抱怨没有提醒你带伞的人,为没人给你送伞而感到失落,但是你也可以倾听雨声,享受雨的清凉,做一回在雨中狂奔的孩子,重温童年那种肆无忌惮的感觉。

所以,你看,快乐或者不快乐,完全取决于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如果你不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失去的东西——比如健康、时间、享乐等等——上面的话,就会发现,自己反而因为经历磨难而变得坚强、自主、坦然了,往常所有的苦恼、担忧与诱惑也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这时候,你才能够快乐地活着。

在小说《西夏咒》中,我塑造了一个超越了苦难与小我的女孩子,她叫雪羽儿。在世人眼里,她活得非常苦,因为她家很穷,经常挨饿,而且她一直活在旁人的诋毁、误解与嫉妒当中,从来没有像世俗女孩那样爱过,还迫不得已地当了飞贼。饥荒时,她偷了村里闲置的战备粮发放给乡亲们,救活了不少人,但当她被抓到家府祠里接受批斗,被族长谝子碾断腿的时候,吃着她偷来的粮食活下来的乡亲中间,却没人敢为她说一句公道话。后来,她的老母亲也被活活煮熟,成了谝子、宽三以及其他乡亲的腹中食,期间,仍然没人敢说一个“不”字。但是,遭遇天大的不平与劫难的雪羽儿并没有后悔,她既不埋怨与蔑视软弱、无知、贪婪的乡亲,也不怨恨迫害了她与母亲的谝子和宽三们。她在巨大的悲悯中为母亲流泪,也为无数个轮回中受尽了苦难的众生父母而流泪,这悲悯甚至遍及了充满欲望及罪恶的村庄,尤其是造下许多恶业的谝子、宽三们。她一边精进修行,一边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给这些或许并不值得可怜的人。正是她的心与行为,使她成为了后人顶礼膜拜的对象。有趣的是,看过这本小说的读者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质疑过雪羽儿成为图腾的合理性。可见,一个高贵和值得尊重的人,即便他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也确实比强权和财富更值得敬仰。

但雪羽儿的超越并不是神话,它发生于许许多多个历史瞬间,也真切地发生在我们的眼前。比如,我有个学生心印法师,她经历了与雪羽儿非常相似的一段磨难。她陷入了漫无边际的恐惧和极度的痛苦当中,得了抑郁症,后来还患上了不治之症。她在巨大的恐惧中给我打了电话,我马上利用这个契机为她开示了心性。因此,她不但马上克服了恐惧,而且生命在瞬息间得到了升华。放下电话之后,我又用以手机短信的方式给她发了一首偈子:“恐惧摄诸念,彼时空荡荡。无法亦无我,空寂而明朗。无执亦无舍,如梦更如幻。于此觉受中,警觉并宽坦。祈请且聆听,放下诸尘缘。认知自心性,法身已绚烂。悟道见法性,登堂渐入殿。修道保任之,忆持光明相。”这首偈子的内容,便是教她如何忆持和保任当时见到的空性。后来我将它收入《雪漠大手印实修偈颂》。

那个时候,医生断言她最多只能存活六个月,但至今已是她被确诊为癌症晚期的第三个年头了。在这三年里,没有人看得出她是一个绝症患者,也没有人看得出她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相反,她患病后写下的博客文章中所透露出的,尽是无限的美好与诗意。为什么她能做到这一点呢?正是因为她有了信仰与坚守,也因为她开悟后有了一种看透生命之虚幻所产生的智慧。这种智慧,令她超越了自己,超越了恐惧,超越了苦难,从一个被命运欺凌的弱女子,变成了一个能够自主心灵的明白人。她的转变,证实了人类超越自我、实现解脱的可能;她面对磨难时那种高贵的态度,又为许多痛苦和迷惑的人燃亮了心中的火种与希望。而她自己,当然也会超越生死,相对永恒地活在世人的心上。

所以,活着的时候尽力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珍惜一切时间,同时又不计较结果,随缘、快乐、感恩地生活,这才是真正高质量的活。这种活法,不是拥有得多就能够达到的,也无需拥有得多才能够达到。即使暂时不能做到这一点,只要努力向着这个方式努力,就是对自己、对世界、对生命最好的珍惜。如此珍惜了你的生命之后,一旦到了死亡的关口,你就放下、坦然地面对它,面对这个生命的必然阶段,走好自己未来的路。

走好自己的路的同时,千万别忘了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就像你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梦想,尊重他们的活法。如果他们活得不快乐,需要帮助,那么你就帮帮他们;如果这些帮助反而会形成他们的烦恼,那么你就仅仅祝福他们,理解他们,然后还是尊重他们。你要记住,每个人应该控制的,仅仅是自己的心灵,而不是外部世界。

不要因为你爱他们,希望他们过上好日子,就试图强行让他们接受你的观点。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每个人都不是其他人或其他群体的附属品或私有财产,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路,他们有权决定自己是哭着还是笑着面对生活,他们有权在不断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之后一步一步成长。所以,不要让爱变成他人的负担,不要把他人当成你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

不过,珍惜也好,尊严也好,价值也好,爱也好,真切地感受到它们,往往是你近距离接触过死亡,并能够全面且客观地认知它之后的事情。所以,作家史铁生在一篇文章中说道:“死亡是生命的节日。”只有死亡,才会让一个人明明白白地看清生命的本质,知道自己应该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怎样的活才不会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只有认知死亡,我们才能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人生。

对于很多修道者来说,修行不但为了修活,即让自己活着的时候能够更明白、更快乐一些,在修行时也重点修死亡。为什么?因为,死亡是我们向另一种生命状态过渡的重要关口。这很像现在的考生高考前苦苦温习,可是否能够得偿所愿,考进好的学校,仍然要等到考完试才能见分晓。而且,对于开悟了的修行者来说,忆持自己的子光明——即保任真心——融入死亡时出现的母光明,实现子母光明会,就可以达到解脱。所以,有的修行者生前借助各种方法修炼定力,就是为了得到一种空性智慧的光明,然后牢固地忆持和安住这种光明,把握好死亡时母光明出现的良机,超脱六道轮回。这个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修行者遭到恶缘的干扰。因为,假若如此,修道者就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子光明,不但谈不上解脱,甚至还有堕入恶道的危险。

所以,什么叫做恶缘的干扰,如何借助死亡达成一种解脱,如何实现一种升华和终极超越,这是修道者乃至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的。

为什么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呢?就是因为,坦然、知足、快乐,原是最大的幸福,假如能够这样全无心理负担地活着,即便生命只剩下一天,也是莫大的快乐,这一天的活便是高质量的活。

而且,超越了苦难的你,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会变成一种图腾,为有缘听到你的故事的人提供一种巨大的鼓舞。这种鼓舞,或许会成为他们活下去、战胜苦难的力量。这种精神和力量,会成为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中谈到过的“功德”,一种岁月毁不掉的东西,它是个体生命真正的价值。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苦难,亲人的离世也好,重病也好,绝症或者别的什么困境也好,都不要惧怕自己所面对的,也不要顾影自怜,更不要怨天尤人。要明白,所有的恐惧及痛苦都是你心灵的镜子,是你的心营造出来的幻象。苦难能够激起一个人心里最为美好的东西,也能激起一个人心里最为阴暗的东西,区别仅仅在于你的心,你的选择。

即便是最平凡、最穷苦的人,只要有一颗不会被苦难打倒的心,那么他就是高贵和值得敬仰的。比如香巴噶举祖师司卡史德,她本是个几乎一无所有的穷老太太,全家以乞讨度日,但她仍把仅剩的一点粮食全都送给了需要它的人,被家人打骂、驱赶也无怨无悔。后来她得闻佛法,一夜之间证悟,证得虹身,获得终极解脱,成为千万人的精神图腾。

所以说,苦难是一块试金石,你甘愿做一块经不住考验的废铜烂铁,还是唤醒心中的力量,做一块不畏千锤百炼的真金?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往往就是在面对苦难的时候体现出来的。一年后,十年后,千百年后,世界是否还会把你放在心上,就取决于你在拥有生命及面对苦难时的态度与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1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