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话机 >> 电话机优势 >> 上海春天面孔哭了的居委书记把手机号
许久以后,谈起年的上海春天,你会想起什么?
封控、核酸、囤菜、居家办公……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原本的“日常”,也让一些“非常”成为“寻常”。
对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你我而言,这注定是段百感交集、不能忘却的日子。有人失去、有人伤痛、有人挺身而出,还有更多人默默守护。
奔忙的日与夜中,我们发现并记录了一些面孔:他们是社区干部、外卖骑手、一线医护、友善的邻居、小区志愿者、感染新冠的人……
如今,站在春天的尾巴,距离社会面清零目标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再度回访。
感谢他们的坚定与勇气,让这个春天没有缺席。
制图王璐瑶疫情期间,想联系到一个居委书记并不容易。在上海市虹口区,香港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苗把居委办公电话和个人手机号码张贴在各个楼栋的电梯间,他告诉居民,“有事情就打我电话,肯定会出现打不通的情况,没事,不要不好意思,打不通你就继续打。”
4月4日,在刘苗每天接听的数不清的来电中,他和一位医务工作者通话时说着说着就哭了。医务人员急切想返岗,而承担疫情防控任务的刘苗必须细细了解并说明所有情况,两人的对话叫人心疼。
刘苗在进行每日记录。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20多天过去了,澎湃新闻记者回访刘苗,听他讲讲社区里发生的事。从防疫初期的紧张慌乱,到现在邻里间互助鼓劲,配药就医、物资问题逐步解决,新生力量加入志愿服务,一些美好的改变正在社区里发生。以下是刘苗的讲述:
爱心物资在楼栋间流动
3月8日晚上,一个楼栋出现密接,我们7位居委工作人员就进入了战斗。4月1日,小区整体封闭管理、足不出户后,很多工作都在不断完善。从筛查阳性和密接人员,恢复保供物资,再到对各楼层全面消杀,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很多居民的支持。
疫情期间发生了很多事,居民有过抱怨和不理解,最后又通过共同的力量化解了。
比如生活物资,不同人群有不同需求,除了米面粮油、蔬菜肉类,有的需要油盐酱醋、餐巾纸,还有的需要药物、尿不湿、奶粉,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初期备货的确不足。政府物资只能抓主要方面,这时就需要邻里间的互相帮助。
在二号楼,有些租客平时不开锅,收到政府保供菜也没法做饭,就在楼组群里喊话,很多居民主动站出来,说我家有多余的锅、有菜刀、还有几双筷子。这些租户以年轻人为主,得到帮助后,每次都很积极参与楼组的志愿活动。
还有些居民药物没了,配药可能没有那么及时。初期,我通过楼组志愿者咨询,有没有人使用某种类型的药,现在基本是公开求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胰岛素,很多居民缺乏,大家在群里沟通后,谁家有可以拿出来临时应急。
香港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苗一边核查信息,一边接听电话。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我们居委会也得到过居民帮助。当时办公物资储备不足,打印公告需要大量A4纸,有居民家里小孩上网课储备了很多,就主动捐赠了部分A4纸。这种事情很多,来往之间,居民和居委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了。就在采访前(4月25日22时许),我还在解决物资。二号楼有人在群里说没东西吃,我了解情况后就在群里发消息,很快就有居民联系我。一小时左右,我收到了4盒鸡蛋、30个土豆、3袋大米、9把挂面,就拿着袋子上楼收,全部汇总后放在楼栋大厅,通过群公告告知大家,有需要的自取。居民偶尔会发发牢骚,但只要他把困难说出来,我们都会尽力解决,多户居民只要有一二十户捐点东西,就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至少能解燃眉之急。
每个楼栋的大厅也设置了爱心交换箱,志愿者每天消杀,很多家庭把多余的物资放在箱子里,供给楼里有需要的人。我每天晚上12点扫楼,7座楼13个大厅,小区里有些流浪猫,我会把快递往大厅里挪一挪,在群里通知居民及时取走,每次我都发现箱子里有些东西,即便今天用完了,明天一定会有人放入新东西,哪怕是一包纸巾。我每次看到都很感动。
刘苗和社区居民打招呼老少轮番上阵当志愿者疫情之前,楼组骨干基本都是60-75岁之间的老人,因为退休了才有工夫做志愿者。
疫情初期,这些老人对居民熟悉,带头完成了许多工作。慢慢地,他们带出新志愿者,在核酸检测登记时摸清居民情况,老人就可以退居二线了。
现在,每次核酸检测主要靠年轻志愿者在做。有些独居老人,志愿者主动协助登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