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机,是指使用电子管作为放大器的音响设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是音乐发烧友的心头好。那么,胆机是如何诞生的?它又将如何发展呢?让宝丽森和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胆机的历史吧。
胆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子管的发明。电子管是一种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产生放大效果的器件,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在年发明了二极管,然后由美国物理学家德福雷斯特在年发明了三极管。三极管是第一个能够实现信号放大的电子器件,它开启了无线电、电话、电视等领域的革命。
三极管最初是用于无线电通信和广播的,但很快就被用于音频放大器的设计。年,美国工程师兰登·卡贝尔就制造了第一个使用三极管作为音频放大器的无线电接收机。年,美国工程师哈罗德·布莱克就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放大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年代,随着电影和唱片业的兴起,音频放大器的需求也增加了,各种品牌和型号的胆机也应运而生。
胆机的黄金时代,可以说是从年代到年代。这个时期,电子管技术不断进步,出现了五极管、六极管、八极管等多种类型,以及各种新型结构和材料。这些电子管不仅具有更高的增益、更低的噪声、更宽的频带、更好的线性度等优点,而且还具有不同的声音特色和风格。例如,英国产的MullardEL34、美国产的RCA6L6、德国产的TelefunkenEL84等都是著名的电子管型号,被广泛用于各种胆机中。
这个时期,也是各种经典胆机品牌和设计诞生的时期。例如,美国的McIntosh、Marantz、Fisher、Dynaco等;英国的Quad、Leak、Radford等;德国的Telefunken、Siemens等;日本的Luxman、Sansui、Pioneer等;法国的LeMonstre等。这些胆机不仅拥有精湛的工艺和优良的性能,而且还具有独特而迷人的声音风格,被誉为音响史上的经典之作。
胆机之所以能够成为音响界的主流设备,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一些晶体管难以比拟或超越的优势。首先是声音质量方面,胆机由于使用了真空中运动电子产生信号放大效果,在信噪比、失真度、频响范围等方面都有着较高水准。而且由于电子管本身具有一定程度上对信号进行润色或调整作用,在人耳听感上会更加温暖、自然、细腻、动态等。其次是寿命方面,虽然电子管会随着使用时间而老化或损坏,但只要更换新管就可以恢复原状。而晶体管则会随着时间而氧化或劣化,导致声音品质下降或失效
然而,在年代后期开始,晶体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和普及,在功率、效率、成本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电子管。晶体管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器中,并逐渐取代了胆机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晶体管放大器相比于胆机具有更小巧轻便、更省电节能、更便宜实惠等优点,并且也能够提供清晰透明、平衡中性、细节丰富等声音特点。
在年代后期开始,数字音频技术也开始出现并流行起来。数字音频技术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和传输,并再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播放和放大。数字音频技术相比于模拟音频技术具有更高保真度、更低噪声、更容易复制和编辑等优点,并且也能够提供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声音效果。例如,CD、DVD、MP3、SACD、DSD等都是数字音频的代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