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话机 >> 电话机介绍 >> 苹果手机为什么永不过时,一直不掉粉,看完
前不久出了iPhone14,你抢购了吗?
来问问大家,你是不是“果粉”?家里有几个苹果公司的产品?就算没有,相信你也对苹果的电子设备不陌生,。不过,苹果最伟大的产品,还得数智能手机iPhone,因为它是一个富有生命力,似乎永不过时的神奇产品。问题是,iPhone究竟神奇在哪儿呢?
年1月9日,时任苹果掌门人的史蒂夫·乔布斯穿着他那身经典行头,在苹果发布会上说了一段将被载入史册的话: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款革命性的产品出现。不过今天,我们要发布三款这样的产品,它们是:音乐播放器、手机和上网工具。但我们推出的不是三个产品,而是同一个产品,它叫iPhone。今天,苹果要重新定义手机。”
事实证明,这话说得真没错。苹果不仅靠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还改变了历史。iPhone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畅销、最赚钱的产品。更重要的是,iPhone给用户提供了各种便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你手上的iPhone,还有它所包含的功能,都是怎么研发来的吗?
1.iPhone的设计灵感:新型人机交互方式
要说iPhone的故事,我们还得回到它诞生的地方:位于美国加州的苹果公司总部。在这里,有一个曾经荒废已久的测试实验室。不过从年开始,公司的一批顶级工程师偷偷在实验室里搞起了研究,他们的目标是“发明全新的人机交互系统。”
到了年,一位小组成员发现,可以通过直接点击屏幕来进行一些简单操作,比如打开程序、关闭窗口等等。幸运的是,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一款为残障人士设计的触控面板,可以拿来参考。不过有一个问题,原先这个面板是塑料材质的,研发小组必须想办法把触控技术移植到透明的玻璃屏上。
怎么办呢?软件工程师们想到用投影仪和一个乒乓球桌大小的平板,来模拟触控面板。他们还为平板设计了一系列的触控语言,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手机操作,例如手指点击、长按拖拽、向下滑动、放大缩小等等,这些都比鼠标加键盘的操作更简单、更流畅。
这个创意,让研发小组觉得,哇,这简直是变魔术!于是,他们赶紧把这个方案展示给乔布斯。经过反复思考,乔布斯意识到了触控技术巨大的商业前景,最终决定给这个项目开绿灯。
有了交互界面,下面就该制作原型机了。这时候的原型机还不是真正的手机,只是用铜电极和玻璃做成的一块触屏。研发小组尝试写了一个模拟弹钢琴的程序,效果相当不错。他们还从很多经典游戏里寻找灵感,力求把人机交互的界面做得像游戏一样,既好玩又容易上瘾。
年,在乔布斯看来,要是能用屏幕触控技术开发移动设备,市场前景将会无可限量。
2.产品路线之争:iPod还是手机?
在iPhone出现之前,苹果公司其实已经有一款成功的电子产品:音乐播放器iPod。在年初,iPod已经成为苹果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它奠定了苹果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而iPod幕后的天才工程师托尼·法德尔,也成了公司的重要人物。
不过到了年,随着手机逐渐支持MP3音乐播放,iPod的地位开始受到威胁。为了维持品牌地位,苹果选择跟当时风头正劲的摩托罗拉合作,把音乐播放器和手机合二为一,推出了音乐手机ROKR。然而,这款手机的使用体验非常糟糕,不仅速度慢,功能也不靠谱,乔布斯在发布会做产品展示的时候,电话竟然掉线了。你说一个手机连电话功能都不能保证,还有什么前途呢?于是,苹果公司决定,我们要做自己的手机!
就这样,手机开发项目正式启动。乔布斯对该项目的掌控是全方位的,不仅苛求,而且变态。最要命的还是设定各种各样的截止期限,咱们现在看到的很多iPhone的经典图标设计和小工具,都是设计师们无数个通宵的结果。
年,“人机交互小组”终于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天完成了任务。他们给乔布斯展示了来之不易的成果:这是主屏幕,这是通讯录,这是电话界面,等等。事实证明,展示非常成功,乔布斯大呼过瘾。
不过就在这时,法德尔找到乔布斯,说自己设计了一款新的iPod,可以打电话,要是再加上上网功能,不就跟手机差不多了嘛。当然了,由于乔布斯的保密措施做得极好,iPod团队对人机互动小组的发明一无所知。
斯科特·福斯塔尔
而另一边,设计苹果电脑系统的斯科特·福斯塔尔,也提出了一个想法,把苹果电脑的系统移植到手机上,开发出可以打电话、上网、听歌的手机。
乔布斯会选哪个计划呢?一开始,他更倾向法德尔的提议,但也没完全否定福斯塔尔的想法。如此一来,就有了两个互相竞争的团队,两边都卯足了劲研发手机。法德尔自信满满,但他的设计显然已经过时了。他保留了iPod的触摸式转盘,用拇指左右滑动转盘来浏览网页,如果要打电话,屏幕会显示一个老式电话的数字转盘。你敢相信这是一款21世纪的电子产品吗?乔布斯很不满意,法德尔也很无奈,因为那个曾经在iPod上无所不能的“转盘”失灵了。
相比之下,福斯塔尔的团队后来居上。他们把苹果电脑的系统移植到手机上,更适合在触屏界面上进行人机交互。最终,乔布斯做出人员调整,由福斯塔尔的小组负责软件开发,而法德尔的小组负责硬件支持,这场斗争才算是暂时告一段落。iPhone的雏形也开始浮出水面,它不是能打电话的iPod,而是能运行苹果操作系统的手机。
3.天机不可泄露:神秘的研发过程
在iPhone研发期间,苹果公司的员工可能会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同事会突然消失不见,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公司明星团队里最优秀的工程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乔布斯告诉iPhone的软件开发总监福斯塔尔,只要是他看中的人,就能调用去开发iPhone。但问题是,加入这个项目的人签了合同,不能向外人透露任何信息,而且要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用一位工程师的话来说,这段日子非常痛苦,就像是把一群最聪明的人关进一个压力锅,给他们一个不可能达到的最后期限,然后告诉他们公司的未来就指着他们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顶级人才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个21世纪最伟大的创意团队。
就是在这么个不可告人又极度压抑的地方,iPhone团队做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设计。无论是电影还是科幻,甚至是日常经历,都成了设计师们灵感的来源。比如,一位UI设计师发现飞机上的厕所门是向右滑动打开的,他参考这一点设计了iPhone向右滑动解锁的效果,这不仅能防止手机在口袋里摩擦而导致意外解锁。
跟软件工程师相比,iPhone的硬件工程师毫不逊色。例如传奇设计师乔纳森·艾夫根据画框的形状,给iPhone设计了铝合金外壳。他们在强大的功能和纤薄的设计中不断寻求平衡,制作了一款优雅又时尚的手机。
不过,不管设计的思维如何放飞,都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简单好用,容易上手,要保证用户在第一时间就会操作。因此,iPhone是没有说明书的。
总之,iPhone研发成功的关键,在于确立了正确的发展路线,把苹果最成熟的电脑系统移植到了手机上。iPhone兼具了电脑的强大功能和手机的便携尺寸,可以说是工业设计史上的奇迹。
4.iPhone神话,全球制造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iPhone能成为史上最畅销的消费产品的呢?这要从下面三个关键因素说起:
首先,用户驱动是iPhone成功的最主要因素。iPhone是最早在智能手机上采用应用程序,也就是App的产品。不过大家可能想不到,乔布斯最早是反对在iPhone上装第三方应用的,因为他不信任开放式平台,所以早期对iPhone的定位是一款封闭式的、由苹果主导的产品。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第一代iPhone虽然功能酷炫,但销量一直上不去,就是因为价格贵得离谱,而可用的程序又太少。
其实在年iPhone刚问世那会儿,就有很多开发组想在iPhone上运行自己写的软件,但要这样做,就必须先要破解苹果手机系统。然而,iPhone是当时全世界安全级别最高的手机,怎么办呢?这难不倒厉害的黑客,他们很快就攻破防火墙,掌握了iPhone“越狱”的方法,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刷机”。
出人意料的是,iPhone被黑客“越狱”后,苹果公司的股价反而涨了不少,因为投资者意识到,如果iPhone能引入第三方软件,将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iPhone窘迫的销量,加上苹果公司内部人员的推动,最终促使乔布斯决定,开放iPhone的第三方软件开发权限,而苹果将收取应用销售收入的30%作为授权费。从此开始,iPhone的销量一飞冲天。
就这样,应用程序的开发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研究表明,截止到年,与应用程序相关的经济总量达到约亿美元,预计在年,这个数字将会翻倍。苹果公司光是在应用商店上赚的钱,就相当于Facebook和微软利润的总和。
iPhone成功的另一大关键因素是创意营销。乔布斯本人的销售能力一流,他主持的苹果新品发布会是硅谷的一大盛会,而苹果广告更是成倍放大了这种宣传效应。跟同行注重产品对比的方式不同,乔布斯会跟用户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你苹果产品会如何改变你的生活,从心理层面打动消费者。
另外,苹果公司的市场营销手法也是独树一帜,他们可以说是“饥饿营销”的先驱者。咱们之前说过,苹果对新产品的保密性做得非常到位,因为神秘感是吊起消费者胃口的不二法门。再加上控制产品出货量,制造出供不应求的现象,销量就可能进一步增加。所以,苹果线下商店拥有美国零售业里最高的每平方米单位销售额。
不过以上的这一切,都少不了中国强大制造业的支持,这也是iPhone成功的第三个重要因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每台iPhone的后壳上都印着这样一行字:加州设计,中国制造。iPhone卖得这么好,可想而知需要大量技术熟练的工人才能满足产量要求。
在深圳龙华,坐落着苹果公司最大的供应商——富士康的超级工厂。这里拥有全球顶尖的规模和技术,全球超过90%的iPhone都出自这里,在这家工厂从事iPhone生产的工人数量高达45万。每天,多名工人要在生产线上工作12小时,每人装配部iPhone手机。如果苹果要提前一周对产品进行改动的话,只有连深圳的工厂能夜召集成千上万的工人加急赶工,在几天内把产品运到美国,这就是中国制造的“深圳速度”。
所以,通过迎合用户需求、利用创意营销,再加上强大的生产链作为支撑,iPhone走入了上亿人的生活,成为了划时代的产品。
特约撰稿人:Alex,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从事金融行业。
编辑:凉三
路上读书: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