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话机 >> 电话机市场 >> 北京公用电话变迁史曾是一个时代服务精神的
老北京流行着一句话: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后来还有一句话:凡有胡同处,就有公用电话。
传呼公用“某某家,接电话了!”
追溯京城公用电话的历史,最早出现在年,是由北京电话局公用电话处经营的。年6月,在前门外西河沿东口开通了京城第一家私人代办的公用电话。年解放前夕,北京市内有公用电话41处。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26个邮政支局全部安装了公用电话,年5月,北京电信局在城区开始发展私人代办的“传呼公用电话”,当时也叫“人民电话”。为方便百姓使用,传呼公用电话多数设在胡同、街巷的小百货店。当年年底,全市公用电话发展到部,其中传呼公用电话部。那时,北京城市人口多万,市话交换机容量只有2.1万门,话机普及率不足2%,电话还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北京传呼公用电话的开办,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如果你有事要打电话,就到离住处最近的公用电话站去打;别人打来电话找你,公用电话站会马上给你送信:“某某家,接电话了!”传呼公用电话的出现,为京城百姓解了燃眉之急。譬如,地安门外南锣鼓巷有一天发生火警,因为附近新装了公用电话,消防队及时得到信息顺利灭火;龙须沟一带的手工业生意比以前更好做了,交易中出现的问题打个电话就能解决。
年,北京电信局决定自11月1日起,全市所有传呼公用电话一律试办“代传电话”业务。如果来电人说的事情简单,不需要和受话人直接说话的,可由公用电话的代办户转达,由受话人付传话费即可;如果来电人要与受话人通话,由代办户把人找来。
到年底,市区和南苑、西苑、门头沟等郊区共有个传呼公用电话。其中,市区平均每3条胡同就有1个传呼公用电话。胡同里的传呼公用电话迅速在北京落地生根。后邮电部把这一成功经验推广到上海、广州、天津、沈阳等大城市。
年,32户传呼公用电话代办户首次开办了24小时昼夜服务。年电报大楼落成,年长话大楼投产,这两个营业厅成为京城最大的长途电话营业点,而普通公用电话在当时还不具备长途电话功能。
年1月1日,邮电部调整邮电资费,公用电话通话费由每次4分钱改为5分。此政策一直持续至年,调整为每次(3分钟)1毛钱。
热心的公话人
公用电话离不开人。作为一个时代服务精神的缩影,公用电话代办人曾在《北京日报》版面上占有一席位置。
年《北京日报》2版开设了“传送公用电话的热心人”栏目,其中有一篇报道讲述了一个“全家代办”的故事。当时,天坛街道向荣街10号楼居民王淑琴管传呼公用电话已经11年,她全家8口人都为此忙活儿。年2月的一天深夜,王淑琴得知邻居一家6口人煤气中毒的消息后,立刻拨电话叫急救车,又让大女儿跑到邻居家帮忙抬病人上车,医院。
崇文门外远望街居民王魁漳年就成了传呼公用电话代办户,负责15条街、巷、胡同共多户。年,已76岁高龄的他仍然坚守岗位,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未误过事,被群众称赞为“热心老人”。王魁漳把公用电话的号码贴在每一户门上,方便大家知晓。老人和小孩来打电话,他便格外留意,随时帮助记下名字、地址、关系和号码以备再查。如果正吃饭时来了电话,他撂下饭碗就去接,有时一顿饭要分四五次吃。他说:“我得拿人家的事当自己的事去办。”
传呼公用电话代办户不仅是媒体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427.html